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视剧 >  >> 
城势|“经济失速”质疑下的“广州再造”
来源: 红星新闻      时间:2023-07-07 10:13:24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丨韦星

编辑丨潘莉 责任编辑丨魏孔明


(资料图片)

2023年6月29日至7月3日,郭永航率广州市党政代表团先后赴上海市,浙江省杭州市、金华市,福建省厦门市进行为期5天学习考察。这是继2023年6月21日在广州市委常委会上明确提出“二次创业”“再造一个新广州”后,广州市党政代表团一次较大规模的外出学习考察活动。此时距郭永航从广州市长升任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刚满半月。期间,广州市委机关报《广州日报》以“广言”署名,接连发表《筑梦湾区正当时》《“二次创业”开新局》等九篇评论,号召广州市党政干部以“实体”经济赋能广州新发展,把“资源”转为“动能”,变“短板”为“潜力股”。

《广州日报》开设“二次创业再出发”栏目刊发相关报道,对内审视自我不足和潜力。对外派记者赴上海、重庆、杭州、武汉和长沙等城市采访,围绕代表性的项目进行调研后,也在该报重要位置以“高地行思录”的专栏进行系列报道,为“再造一个新广州”建言献策、汇智聚力。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也以《广州,还有“实”力吗?》等为题,聚焦广州发展的不足和潜力。

“干大事之前,舆论必先行。”广州市天河区政府一名公职人员告诉红星新闻,广州主动“放下架子”,集中外出学习考察兄弟城市的成长路径和经验,这是广州求变图强的一个新开始。

↑广州增城大道与城市建筑群。图据视觉中国

1

广州怎么了?

对“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进行比对,舆论时不时会有“经济失速”“广州要跌出一线城市”的警醒。

“从1979年到2021年,深圳GDP年均增速20.7%,广州是7.7%。”在广东省内,人们习惯将广州和深圳的发展速度进行对比,由此得出“广州发展慢了”的结论。而在广东省外,也有舆论根据各项经济指标,对“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进行反复比对,时不时发出“经济失速”“广州要跌出一线城市”的警醒。人们对广州格外“苛刻”的背后,或许源于对这座城市的热爱,还有它曾拥有的光荣与梦想。

广州有2000多年历史。说起广州,曾任广州市长、市委书记长达十年的林树森,曾用“四地”来概括广州历史文化的内核:“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

两千年沧海桑田,无论朝代如何更迭,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广州港,始终是中国唯一一座两千年不衰的通商口岸,也见证了从海上贸易互联互通到世界多国互利合作的伟大征程。

↑航拍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图据视觉中国

随着世界格局深刻变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沿海甚至内地城市,在千帆竞发的城市大竞合中,你追我赶。此时,慢进即是退步。从广东省内看,变局出现在2016年。这年,深圳在经济上超过广州成为现实,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深圳GDP突破2万亿,实现20078.58亿元,首超广州。随后,深圳继续以超出广州经济增幅的速度前行,至今,深圳GDP已连续7年超过广州。

数据显示,2022年广州GDP2.88万亿元,深圳GDP3.24万亿元,深圳比广州多3500多亿元——这几乎相当于中山市2022年的GDP。和市域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深圳相比,广州面积接近7500平方公里。此外,以2022年为例,在人均GDP方面,广州是153625元,深圳则为183274元。

“‘北上广深’应改为’北上深广’”,随着深圳崛起,有舆论声音这样“鞭策”广州。当然,一线城市的顺序也不只是按GDP来排名。对广州、深圳的竞争,广东省内人乐见其成。毕竟,放眼全国,一个省内出现两个“强经济中心”的城市并不多见。这意味着,广东的发展有“双轮驱动”。

但广州如果被其他后发城市赶超,压力显而易见。

2021年广州GDP2.82万亿元,同比增长8.1%,在国内稳坐“第四城”的江湖地位。但很快在2022年,广州(2.88万亿)被重庆(2.9万亿)追上,经济总量上,广州位居上海、北京、深圳和重庆之后。“重庆GDP超过广州,但人均GDP9万元,是广州的六成。”重庆市渝北区一名公职人员告诉红星新闻,“从产业层次、发展质量看,重庆和广州还有较大差距。”“重庆GDP超过广州是很自然的事,毕竟两座城市的人口规模、土地面积差距太大。”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告诉红星新闻,“对广州来说,也不应去防着被其他城市超越,而是多考虑自身的定位与不足。”

2

“错失”的发展动力

广州的定位和不足在哪里?

彭澎告诉红星新闻,在他看来,“广州第一次失去发展动力,是南沙从‘临海工业’调整为高科技产业。彼时,石化、钢铁的两大项目都去了湛江;第二次失去发展动力,是富士康、思科等项目搁浅;第三次失去动力,是南沙很长时间找不到北,难以聚集产业和人口”。

“很长时间以来,广州在南沙的发展定位上,错过很多机会。”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则表示,一开始,南沙定位做旅游休闲,后转做重化产业,再后来又做高科技产业。此外,城市功能定位上,南沙也从过去的广州副中心到广州城市新核心区,这意味着,中心城区和南沙新区共同成为支撑起广州新发展的“双核”能级。

就发展现代重化工业产业问题,2000年前后广州政界和学界曾发出广泛讨论。2002年6月,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珺在《珠江经济》杂志提及了这场争论和广州城市定位的变迁——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珠三角面对国内卖方市场发展以珠江水、广东粮、粤家电、广东装为主的轻纺工业时,广州市参照市场发达国家中的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定位,确立了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的基本思路。其结果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广州工业产值在珠三角中的比重逐步下降的同时,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对广州的第三产业产生较大的需求,致使工业产值下降并没有通过第三产业的扩展得到弥补。于是,广州在珠三角的经济影响力相比以前明显地减弱。”

这种情况下,一些学者和决策者又提出了“广州不仅不能放弃工业体系,而且需要完善广州工业体系”的主张。而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广州发展工业体系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大部分轻纺工业出现了全行业的生产能力过剩。

“这是否意味着发展和完善广州工业体系的主张又失误了呢?考察这个争论的历史过程,我认为,关键在于对广州市发展定位的方法性把握。”王珺谈到,广州市的发展定位是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之间、内外供求之间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王珺认为,静态地确定广州定位,或把后工业时期城市定位提前到工业化阶段进行实施,会脱离实际的供求环境,丧失一些发展机会。

同期的《珠江经济》杂志上,时任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沈柏年以《发展现代重化工业,提升广州产业竞争力》为题,谈到广州发展现代重化工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沈柏年认为,与上海对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辐射力相比,广州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其中,基础产业的辐射力不足是关键。因此,大力发展基础产业即现代重化工业,已是进一步增强广州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的迫切需要。在沈柏年看来,现代重化工业具有“所需资金大、周期长、市场进入门槛高、产业链长”等基本特征,它不仅对整个工业体系起到支撑、带动、辐射作用,而且具有明显的市场稳定性,可对整个工业体系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稳定器作用,能增强抵抗经济波动、经济风险和经济衰退的能力。此外,现代重化工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对劳动力、科技、资金等生产要素市场和产业配套能力、综合服务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在当时背景下,省会城市广州就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夜幕降临时分的广州南沙区。图据视觉中国

南沙的区位优势,更是为广州发展以现代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临海工业提供极佳的深水港等条件,广州具备船舶、钢铁、乙烯等大型重化工业项目的地理条件。从当时市场需求看,也契合实际。以2000年为例,仅广东进口钢材就多达35亿美元,占到全国钢材进口的四成。

一番争论过后,广州现代重化工业由此扬帆起航。直至今日,在稳住广州经济基本盘中,这些现代重化工业还是起到了作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广州全年规上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石油化工制造等三大支柱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到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一半以上。

当然,有得也有失。

20年前,因拥有广阔土地、相对雄厚资金和成熟技术,广州致力于发展现代重化工业产业时,不足2000平方公里土地的深圳,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和基础,后特区时代的深圳当时也处于迷茫状态。当时,《深圳,你被谁抛弃》等直指“特区不特”的网文就写出“深圳向何方去”的迷茫和困顿。

随着电子和互联网等技术革命出现,加上重化产业产能过剩等因素,外部的世界经济走向和发展也发生变化。没更多土地的深圳,当时只好瞄准占地不多、产业越来越“轻”的互联网科技等新兴产业,但其反而因此孵化出更多的科技产业,并助推着深圳经济崛起,甚至领跑。

3

“再造新广州”从何入手?

GDP相继被深圳、重庆赶超,广州的未来在哪里?

事实上,伴随着改革开放赋予更多城市发展活力,城市竞争发展中,广州也曾多次被怀疑,但真正超越广州的城市并不多。如今广州也正求变图强——通过“二次创业”、“再造一个新广州”,这是其对外界关注和省内期待的承诺。

但再造新广州,从哪里入手?

和其他一线城市相比,广州的短板在于工业还不够强,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的期待差距较大。

2023年2月,在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深度行”的活动上,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广州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高裕跃在会上表示,“2022年,在工业占GDP比重连续十年下降的背景下,广州全市工业占GDP比重持续回升至24.1%,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总量创历史新高,连续四年超千亿元。”对广州而言,2022年是工业占比回升的重要年份,但和同类城市,甚至和其他相邻的普通地级市相比,广州的工业成绩依旧“成色”不足。

↑2023年4月15日,第133届广交会开幕,“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参展商(右一)向采购商介绍产品特点。图据视觉中国

2022年广州工业总产值2.51万亿元,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深圳2022年工业总产值超4.5万亿元,连续四年超过上海,雄踞全国工业城市第一城。直到2021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才首次分别突破2万亿元(实为2.3万亿元)、5千亿元(实为5086亿元)大关。同年,相邻的东莞,其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是2.45万亿、5008亿元。由此可见,和广州不相上下。从2022年数据看,佛山、东莞的规上工业增加值都超过了广州的规上工业增加值。

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2022年广州实现增加值8878.66亿元,比上年增长1.7%,占地区生产总值30.8%。同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3322.07亿元,比上年增长7%,占地区生产总值41.1%。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彼此的差距也显而易见。“在2005年以前,深圳的发展其实还没有对广州构成‘威胁’。”林江说。

今年1月28日,广州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高裕跃在会上介绍,2023年广州争取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工业投资超1800亿元,增速达45%。在此语境下,广州提出“二次创业”,就是拿出4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闯劲干劲拼劲,燃起“二次创业”的奋斗激情,“再造一个新广州”。6月21日召开的广州市委常委会特别强调,广州要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深入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

2023年6月29日至7月3日,郭永航率广州市党政代表团先后赴上海市,浙江省杭州市、金华市,福建省厦门市学习考察。红星新闻注意到,每到一个地方,郭永航率领的广州市党政代表团主要聚焦和关注的领域并不一样。

比如在上海,郭永航直言:主要是学习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对标上海在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城市更新改造、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在杭州,代表团则主要学习杭州在推进“千万工程”、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金华,郭永航看中的是:近年来,金华在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中,形成的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在厦门,郭永航说,将认真学习厦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借鉴厦门在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建设、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城中村改造和转型升级治理、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社区治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

林江告诉红星新闻,广州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发展等,相信都会有科学的论证,这点他并不担心,他关注的是广州是否继续采取“大而全或小而全”的发展模式。

“上海和江苏、浙江的很多城市,互动关系非常好。”林江说,但“广佛同城”自2009年起至今十多年了,效果还未释放,“跨省都能做好,一个省里的相邻城市难道做不好?”林江建议,作为省会城市,广州要有“带头大哥”的风范,不能11个区的产业各自规划,要考虑自身和周边城市的产业互动,“人家和你互动没好处,就更愿意和深圳合作。”林江认为,深圳的定位很清晰,其很多产业和生产链条延伸到东莞,和东莞的互动就很好。

林江说,在城市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你每一块都抓在自己手里,结果很可能是什么都做不精,优势不突出,形不成核心竞争力,缺乏城市自身产业的品牌和特色。”在产业发展的“收与放”之间,他建议广州重新审视自我和周边城市的良好互动与协同发展关系。

―END―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