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视剧 >  >> 
“宝妈因孩子吃了植物奶油发飙”登上热搜 反式脂肪酸不是毒药 烹饪中要多注意这几点
来源: 每日商报      时间:2023-06-09 07:52:18

每日商报讯 这几天,“宝妈因孩子吃了同学生日蛋糕(植物奶油)发飙”登上多平台热搜,从聊天截图来看,该家长情绪激动,声称“自己很注重孩子的饮食,吃蛋糕只选择动物奶油蛋糕,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零食一律不让孩子碰”。得知孩子吃了反式脂肪酸后,她非常生气地逼着孩子生喝橄榄油、椰子油、亚麻籽油,其间,甚至让孩子抠嗓子眼催吐。


(相关资料图)

看到这里,很多人应该会好奇,植物奶油里的“反式脂肪酸”到底有多“罪恶”?对此,浙中医大二院(省新华医院)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师于晓表示,反式脂肪酸虽然有害,但并非毒药。与其只盯着加工食品,更应该担心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反式脂肪酸。

成人每天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应超过2克

“反式脂肪酸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饮食中的反式脂肪酸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主要是反刍动物,如牛肉、羊肉以及乳制品,另一个是加工来源,主要产生于植物油的氢化、精炼过程;另外,食物煎炒烹炸时因油温过高、时间过长同样会产生反式脂肪酸。”于晓表示,研究表明,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可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降低,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2022版)》建议,成人每天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应超过2克。

于晓称,反式脂肪酸虽然对人体有害,但它并不是毒药,只要不是长期、过量地食用,不必过于紧张。生活中想要避雷“反式脂肪酸”,须多留意标签上的成分表。一般而言,若配料表中含有“氢化植物油”“氢化棕榈油”“氢化大豆油”“精炼植物油”“精炼植脂末”“植物起酥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奶精”“植脂末”“代可可脂”等字样,则大概率含有反式脂肪酸。也就是说,冰淇淋、爆米花、威化饼干、奶油泡芙、膨化食品、薯条薯片、炸鸡汉堡等食品都是反式脂肪酸的“重灾区”。

吃进去的非天然反式脂肪酸中50%来自植物油

“如果食品标签中的营养成分表中的‘脂肪’一栏中,未出现反式脂肪酸,就代表该食物里没有加入人造的反式脂肪酸;如果标注着‘0反式脂肪酸’,则表明该食品使用的原料里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但其含量≤0.3g/100g;如果注明含有反式脂肪酸的,这类食品则应尽量不吃或少吃。”于晓说,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的《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在我国居民吃进去的非天然反式脂肪酸里,接近50%来自植物油。

在此,于晓建议,烹饪中,要少用煎炸烹饪方式,多用蒸、煮、炖、焖、凉拌等方式。如果非要煎炸,应该选择高饱和度的油脂,例如猪油、棕榈油,要避免使用大豆油、玉米油等不耐热、易氧化聚合的油。

在烹调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油温,因为过高的油温会导致油产生反式脂肪酸,其间,最好将油温控制在150℃以下,且不要等到油冒烟了再下菜。此外,还需要控制使用油的量,可以使用不粘锅、烤箱、电饼铛、空气炸锅等器具来减少用油量。同时,对于如何选择“健康脂肪”,于晓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1、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亚麻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鳄梨等。

2、多选择植物蛋白来代替动物蛋白的摄入,如豆类、豆腐、坚果、种子等,植物蛋白通常比动物脂肪含有更少的饱和脂肪酸。

3、适当选择低脂奶制品,对于有高脂血症的人群,可多选择低脂或脱脂的奶制品。

4、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膳食纤维能帮助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主要有全谷物、水果、蔬菜和豆类。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